Page 44 - 《涂层与防护》2019年第12期
P. 44

李家峰,等:一种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12]
             2.3 硫脲复配结果讨论                                       不同的作用行为 。有的表现为缓蚀作用,而有的则表
                                                                现为促进作用;即使在同一体系中因硫脲浓度的不同
                 硫脲得益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除了两端含有能
                                                                也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对金属的缓蚀效率
             与铁原子形成配位键的氮原子, 同时含有 C=S 双键,
                                                                有浓度极值现象。 本研究通过调整主体缓蚀剂与硫脲
             加之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使其在缓蚀剂领域中应用较
                                                                (以下简称 TU) 之间的配比考察硫脲的复配效果,具
             为广泛。 但是硫脲作为缓蚀剂使用存在一定的技术壁
                                                                体结果如表 4。
             垒,因为硫脲在不同的体系、温度和浓度等条件下有

                                             表 4  IMQ/TU 不同配比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2
              实验序号                 复配比例                    缓蚀率/%            腐蚀速率(g/m· h)        缓蚀剂评价指标
             1                      空白                       --                 12.895               --
             2                     45%IMQ                   75.71               3.132               二级
             3                   44%IMQ+1%TU                85.23               1.904               一级
             4                   42%IMQ+3%TU                91.20               1.135               一级
             5                   40%IMQ+5%TU                81.98               2.324               一级
             6                   38%IMQ+7%TU                77.08               2.956               一级

                 通过表 4 可以看出:IMQ 与 TU 之间存在一定的协                   由于产生的部分副产物硫化氢引起的。
             同效应。 当保持有效含量不变时,随着 TU 含量的增加,
                                                                2.4 KI 用量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腐蚀速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即 IMQ 与 TU 之间
             存 在 一 个 最 佳 复 配 比 。 两 者 的 最 佳 复 配 比 为 42%              KI 也是一种常用的缓蚀增效剂,具备一定的广谱
             IMQ+3%TU。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当硫脲添加量较高                       性。 本研究通过调整主体缓蚀剂与 KI 之间的配比考
             时,静态挂片表面出现一定数量的点蚀坑,不排除是                            察 KI 的复配效果,具体实验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 5  IMQ/KI 不同配比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2
              实验序号                 复配比例                    缓蚀率/%            腐蚀速率(g/m· h)        缓蚀剂评价指标
             1                      空白                       --                 12.895               --
             2                     45%IMQ                   75.71               3.132               二级
             3                 44.9%IMQ+O.1%KI              91.98               1.034               一级
             4                 44.7%IMQ+0.3%TU              95.84               0.536               一级
             5                 44.5%IMQ+0.5%TU              96.02               0.513               一级
             6                 44.3%IMQ+0.7%TU              96.16               0.495               一级

                 由表 5 可知:随着 KI 用量的增多,碳钢腐蚀速率                     醛、环己酮与其缩合制备了一种新型咪唑啉型曼尼希
                                                   -
             明显下降, 复配效果极为明显。 这是由于 I 能够中和                        碱。 合成条件为: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加入咪唑
             碳钢表面的正电荷,从而利于带正电荷的主体缓蚀剂                            啉、苯甲醛、环己酮于 80~90 ℃反应 5 h,反应期间不
             IMQ 在铁基材表面的定向吸附;同时,I 的孤对电子还                        断补充浓盐酸使反应体系的 pH 值稳定在 3~4。 同时
                                               -
             能与铁原子的空 d 轨道形成配位键,填补 IMQ 分子之                       采用氯化苄等对其进行季铵化改性以改善水溶性,合
             间的间隙,使吸附膜更为致密,从而提高了缓蚀效果。                           成条件为: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加入咪唑啉型曼
             考 虑 到 KI 成 本 较 高 , 两 者 的 最 佳 复 配 比 为 44.7%         尼希碱、氯化苄于 80~90 ℃反应 5~7 h;
             IMQ+0.3%KI。                                            (2)通过静态失重法评价可知:IMQ 与 PA 之间存
                                                                在一定的协同效应。 两者的最佳复配比为 30%IMQ+
             3 结语                                               15%PA;
                                                                    (3)IMQ 与 HM 之间的缓蚀协同效应不明显;
                 (1)选取自制的咪唑啉代替传统胺源,采用苯甲                             (4)IMQ 与 TU 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 两者的

              28     探索研究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