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涂层与防护》2019年第12期
P. 43

李家峰,等:一种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种物质复配而成。 利用协同效应,可以在保证缓蚀效
                                                               2.1 丙炔醇复配结果讨论
           果的基础上,减少缓蚀剂主体的用量同时得到更高的
                                                                                                 [7]
           缓蚀率并解决单组分难以克服的困难。 本研究中主要                                丙炔醇是一种常见的增效缓蚀剂 ,一种说法是
           以丙炔醇、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硫脲、碘化钾作                           丙炔醇分子中的炔键可以与腐蚀过程中的新生氢发
           为增效缓蚀剂,通过静态评价实验考察缓蚀剂主体与                             生加氢反应,叁键被还原成双键,并在金属表面发生
                                                                                             [8]
           增效缓蚀剂之间的复配效果并确定最佳复配比例。                              聚合形成厚度达 40 μm 的沉积膜 ,缓蚀剂主体则在
                                                               金属表面形成吸附膜,从而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多
           2 复配结果与讨论                                           层保护膜;另一种说法是丙炔醇分子相比于主体缓蚀
                                                               剂而言较小,可以在钢铁表面的主体缓蚀剂存在的空
               缓蚀性能按照《SY/T5405-1996 酸化用缓蚀剂性能                   隙之间吸附,在钢铁表面形成一层完整、致密的吸附
           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如下:以 N80                         膜从而达到抑制钢铁腐蚀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整主
           钢为挂片;测试温度为 60 ℃;所用酸液为质量浓度 15%                       体缓蚀剂与丙炔醇(以下简称 PA)之间的配比考察丙
           的 HCl 溶液; 评价周期:4 h。 复配缓蚀剂质量设定为                      炔醇的复配效果,具体结果如表 2。
           100,有效含量设定为 45%,缓蚀剂添加量为 0.5%。                           通过表 2 可以看出:IMQ 与 PA 之间存在一定的

                                           表 2   IMQ/PA 不同配比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2
            实验序号                 复配比例                    缓蚀率/%            腐蚀速率(g/m· h)        缓蚀剂评价指标
            1                      空白                       --                12.895               --
            2                    45%IMQ                    75.71              3.132               二级
            3                  40%IMQ+5%PA                 83.26              2.158               一级
            4                 35%IMQ+10%PA                 87.86              1.565               一级
            5                 30%IMQ+15%PA                 91.99              1.033               一级
            6                 25%IMQ+20%PA                 80.12              2.564               一级
           协同效应。 当保持有效含量不变时,随着 PA 含量的增                         缓蚀作用并不明显, 甚至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加, 腐蚀速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即 IMQ 与 PA                       国内相关文献对此也存有争议 。 有人认为乌洛托品
                                                                                          [10]
           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复配比。 两者的最佳复配比为 30%                          只有与其它物质复配时才具有缓蚀作用;有人认为乌
           IMQ+15%PA。                                          洛托品只在盐酸中具有缓蚀作用。 关于乌洛托品缓蚀
                                                               效果与温度的关系,有人认为温度升高有利于缓蚀效
           2.2 乌洛托品复配结果讨论
                                                                                                 [11]
                                                               果;有人认为温度升高不利于缓蚀效果 。本研究通过
               乌洛托品作为传统的缓蚀剂,其缓蚀机理在理论                           调整主体缓蚀剂与乌洛托品(以下简称 HM)之间的配
                                [9]
           上属于吸附膜型缓蚀剂 。 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它的                            比考察乌洛托品的复配效果,具体结果如表 3。
                                           表 3  IMQ/HM 不同配比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2
            实验序号                 复配比例                    缓蚀率/%            腐蚀速率(g/m· h)        缓蚀剂评价指标
            1                      空白                       --                12.895               --
            2                    45%IMQ                    75.71              3.132               二级
            3                  40%IMQ+5%HM                 75.30              3.185               二级
            4                 35%IMQ+10%HM                 76.99              2.967               一级
            5                 30%IMQ+15%HM                 72.50              3.546               二级
            6                 25%IMQ+20%HM                 70.00              3.869               二级

               通过表 3 可以看出:IMQ 与 HM 之间的缓蚀协同                     间产生较大的空间位阻阻碍分子结构相对较大的 HM
           效应不明显。 可能是由于 IMQ 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杂                         分子的进入,使得大量的 HM 分子游离于 IMQ 吸附膜
           环、苯环及六元碳环,在碳钢表面吸附成膜时,无形之                            之外从而使其失去缓蚀作用。

                                                                                                          27
                                                                     探索研究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