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涂层与防护1912-合
P. 28
黄炜平:汽车涂层外观品质的研究
图 2 颜色数据对比
F 感是描述涂层 (铝粉) 正侧面明暗度差值的关键参 光粉呈现出的云母光泽和一些颜色变化,光线直射下
数,一般等于 L25 °减去 L75 °,部分企业也采用杜邦 有明显的闪烁感,反射光带有强烈的颜色感。 珠光粉
FI(闪光指数)值,其基本与 F-F 值具备相同的参考价 和铝粉的组合使用,最终决定着颜色外观的风格和效
值。 一般来说,铝粉粒径和 F-F 感是涂料开发选择铝 果。 图 3 是色浆、 铝粉和珠光粉的效果原理对比。
粉的关键因素。 对于珠光粉,由于光的干涉和反射,珠
图 3 颜料的效果原理
色彩品质并无既定的目标基准,还需与汽车整体 (遮盖力好)的颜色更为明显,涂层的通透感和饱满度
造型风格等相匹配,但单单从色彩角度出发,一般情 较差,更加体现不出层叠和深度感。 常见采用单涂层
况下,高彩度的着色颜料和高 F-F 感的光辉材是独特 的颜色主要有素黄色、素红色,目前在乘用车领域运
风格色彩的关键因素。 用已经非常少见了。 而双涂层面漆工艺增加了清漆层
的“罩光”作用,相比之下通透感便呈现出来,同时色
2.3 涂层整体品质
漆层和清漆层界面也明显, 膜厚厚度也相应增加,有
涂层整体品质主要体现在通透感、丰满度、层叠 了厚实丰满的感受,见图 4。 另外,由于清漆的透明特
感和深度感等方面,基本无法量化,主要由涂料本身 性,色漆层可以添加各类光辉材,丰富了涂层的外观
和涂层结构工艺所决定。 涂料方面影响较大的为清漆 效果,双涂层是目前乘用车应用最为广泛的涂层结构
类型和漆膜厚度,譬如 2K 清漆比传统 1K 清漆具备较 工艺。
明显的外观优势。 一方面是 2K 清漆可以喷涂更厚涂 三涂层工艺的变化主要是在双涂层结构基础上
层,自然更加丰满;另一方面,2K 清漆折光系数较低, 把色漆层一分为二,形成多层结构,另外利用定向排
[5]
同样厚度条件下的目视感受也更加厚实 ,因此 2K 清 列光辉材的反射干涉特性和透明色浆的通透特性,使
漆材料在业界已经普遍使用。 颜色外观呈现出层次感和深邃透底的感觉。 外加高饱
涂层工艺方面,从单涂层→双涂层→多涂层的发 和度的色浆原料,经过多重光线折射反射,整体涂层
展趋势已经说明了涂层结构的重要性。 单涂层结构基 外观效果非常艳丽。 以魂动红为例子,高光下,底层反
本只呈现颜色色彩,“罩光”效果差,这对于透明度差 射艳红色的光线, 经过红色半透层和最外面的无色
16 探索研究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