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2025水性涂料虚拟专辑
P. 36
干思 等:石墨烯/云母氧化铁在水性环氧涂料中的协同屏蔽性能及机理研究
2. 4 烯/ 氧化 在涂层中的屏蔽
机制
图 5 为水性环氧 G/MIO 涂层(W-G MIO )的
0. 2 20
SEM图。
结合能/keV 结合能/keV
(a)—W-G MIO (b)—W-G MIO 域1
0 0 0. 2 20
300× 100 μm 2 000× 50 μm 结合能/keV 结合能/keV
(c)—W-G MIO 域2 (d)—W-G MIO 域3
0. 2
0. 2
20
20
图5 水性环氧 G/MIO涂层的SEM图像 图7 涂层 检测 域的 X射线能谱(EDS)图
Fig. 5 SEM image of waterborne epoxy G/MIO coating
Fig. 7 X-ray energy spectrum(EDS)diagram of each detection
云母氧化铁和石墨烯在涂层中同时存在时屏蔽 area of the coating
机制更加复杂,对比图 4 和图 5 可以看出,2 种颜填料 表3 涂层各点各 的含量
混合的涂层里,云母氧化铁仍主要分布在靠近基材 Table 3 The content of each element at each point
of the coating
侧,而大部分石墨烯主要分布在远离基材侧,这与
2种颜填料单独在涂层中的分布基本相似。 W- W- W- W-
项目 G MIO G MIO G MIO
与只加入云母氧化铁不同的是,混合颜填料涂 G MIO 20 0. 2 20 0. 2 20 0. 2 20
0
层中的云母氧化铁边缘有明显片层状 皱,对该区 域1 域2 域3
/
域进行 X射线能谱(EDS)分析,检测区域如图6所示, w(C)% 33. 46 64. 24 3. 23 71. 57
/
涂层各检测区域的 X 射线能谱(EDS)如图 7 所示,涂 w(O)% 64. 27 22. 35 26. 10 24. 60
/
w(Fe)% 0 13. 41 70. 67 3. 830
层各点各元素的含量如表 3所示。
w(Cl)% 1. 27
/
区域3
区域1
材侧,这是由于云母氧化铁的密度远大于石墨烯,成
谱图1
区域2
膜过程中,云母氧化铁有下沉的趋势。云母氧化铁
谱图1
的下沉,一方面占用了石墨烯在涂层下方分布的空
间,另一方面将涂层下方带有石墨烯的树脂挤到涂
300 μm 70 μm
层的上方,使得石墨烯主要分布在涂层的上方,涂层
(a)—W-G MIO (b)—W-G MIO 上方的石墨烯浓度升高,增加了石墨烯发生团聚的
0 0 0. 2 20
图6 X射线能谱(EDS)检测 域图 可能 。
[17]
Fig. 6 X-ray Energy spectrum(EDS)detection area
相较于只加入石墨烯的涂层,云母氧化铁的加
由表 3 可知 ,纯环氧 涂层图 6(a)碳含量 为 入会使部分石墨烯团聚在其周围,石墨烯的屏蔽效
34. 46%;图 6(b)区域 2 中梯形颗粒的铁含量为 果将有所降低。云母氧化铁的存在影响了石墨烯在
70. 67%,碳含量仅为 3. 23%,因此,此颗粒为云母氧 涂层中的分布,同样的,石墨烯的存在也影响了云母
化铁;图 6(b)区域 1中云母氧化铁颗粒上方聚集的物 氧化铁的分布。如图 8所示,当涂层中仅添加云母氧
质碳含量为 64. 24%,图 6(b)区域 3 云母氧化铁颗粒 化铁一种颜料时,云母氧化铁颗粒间的平均间距为
左上方的物质的碳含量为 71. 57%,均远高于纯环氧 30. 92 μm,当涂层中同时添加石墨烯、云母氧化铁
涂层的碳含量,由此可知云母氧化铁颗粒周围聚集 时,云母氧化铁颗粒间的平均间距为 23. 42 μm,说明
的片层状 皱物质大部分为石墨烯。云母氧化铁主 石墨烯的加入使得云母氧化铁在涂层固化过程中的
要分布在靠近基材侧,而石墨烯主要分布在远离基 移动变得更加困难,其分散效果变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