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2025水性涂料虚拟专辑
P. 35
干思 等:石墨烯/云母氧化铁在水性环氧涂料中的协同屏蔽性能及机理研究
W-G MIO 和 W-G MIO ,说明单独加入云母氧化铁 层电容,R 为电荷转移电阻。采用等效电路对以上
0. 2 0 0 0 ct
的水性环氧涂层(W-G MIO )防护性能最优。由 4种涂层的电化学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见表2。
0 20
图 2(b)可知,在低频时 W-G MIO 涂层的阻抗模值
0 20
最高,W-G MIO 和 W-G MIO 较接近,W-G MIO
0. 2 20 0. 2 0 0 0
最低。说明各涂层防护性能优劣顺序:W-G MIO >
0 20
W-G MIO >W-G MIO >W-G MIO 。
0. 2 20 0. 2 0 0 0
结合图 2(a)和图 2(c)可以看出,测试的涂层体
系有 2 个时间常数,因此选择如图 3 所示的等效电 图3 涂层在浸泡期间的等效电路
路,其中 为涂层电容, 为双电层电容,R 为溶液
c dl s Fig. 3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used to fit EIS diagrams of
电阻, 为涂层电容,R 为涂层电阻, 为涂层双电 coatings during immersion time
c c dl
表2 等 电 合 EIS 关 参数
Table 2 The relevant corrosion parameters fitted from the EIS spectrum by equivalent circuit
项目 W-G MIO 20 W-G MIO 20 W-G MIO 0 W-G MIO 0
0. 2
0
0
0. 2
R /(Ω·cm) 2. 63 15. 13 0. 02 25. 23
2
s
R /(Ω·cm) 3. 81×10 4 2. 95×10 4 3. 21×10 4 1. 94×10 4
2
c
/(F·cm ) 8. 12×10 -6 5. 83×10 -5 4. 12×10 -5 2. 71×10 -4
-2
c
R /(Ω·cm) 3. 12×10 4 2. 11×10 4 1. 01×10 4 4. 65×10 3
2
ct
/(F·cm ) 5. 89×10 -5 1. 83×10 -5 2. 41×10 -6 4. 52×10 -5
-2
dl
等效电路中的 代表水溶液渗透到涂层中的 知,加入石墨烯的涂层截面有细小片状结构均匀分
c
量,从表 2 可以看出,单独加入云母氧化铁的水性环 布,片层间呈无序排列,原均匀表面被 片状石墨烯
氧涂层(W-G MIO )的 值最小,表明涂层抗介质渗 覆盖;由图 4(c)可知,云母氧化铁形貌呈类似长方形
0 20 c
透能力最强;R 表示涂层的孔隙阻力,其值越大说明 片状结构,与环氧树脂界面平滑无 皱,其分散集中
c
涂层孔隙越少或越小,涂层越致密,同时加入石墨烯 于涂层与基材交界处,堆 更加紧密,片层间取向性
和云母氧化铁的涂层(W-G MIO )的 R 值小于单独 更明显。结合吸水率测试结果,可知较纯水性环氧
0. 2 20 c
加入石墨烯(W-G MIO)和单独加入云母氧化铁 涂层,无论是均匀无序分散的石墨烯还是集中紧密
0. 2 0
(W-G MIO )涂层的 R 值,说明 2 种片层材料的相互 堆 的云母氧化铁,均能起到良好的屏蔽阻隔性能。
0 20 c
作用降低了涂层的致密性。 当水分子在涂层中扩散时, 散分布的石墨烯能延
2. 3 面微观形貌分析 缓其扩散速度,从而降低吸水率,但是石墨烯片层在
涂层的截面微观形貌如图 4所示。 涂层中的排列是随机的,无取向的,并没有发挥石墨
[16]
由图 4(a)可以发现,纯水性环氧树脂和固化剂 烯二维结构高厚径比/高比表面积 的优势;而集中
所得涂层截面较为均匀,但在涂层截面呈现出大量 在基材界面附近的云母氧化铁排列有序化程度更
的孔 ,这是由于环氧树脂在固化过程中水分挥发 高,堆 更加紧密,能更加有效地阻隔水分子向基材
造成的 。向环氧树脂中添加石墨烯或云母氧化铁 扩散。因此本实验所制备的涂层,添加 MIO 的水性
[15]
后,涂层的孔 明显减少[图 4(b)、(c)。由图 4(b)可 环氧涂层的吸水率小于添加 G的涂层的吸水率。
]
100 μm 3 μm 100 μm 5 μm 100 μm 20 μm
1 000× 16 000× 500× 8 000× 500× 2 000×
(a)—W-G MIO (b)—W-G MIO (c)—W-G MIO
0 0 0. 2 0 0 20
图4 几种水性环氧涂料的 SEM图像
Fig. 4 SEM image of several waterborne epoxy coating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