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2025水性涂料虚拟专辑
P. 110
张宇 等: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树脂制备的研究进展
2. 1 液 共聚 2. 1. 2 主
溶液接枝共聚法是将醇酸树脂溶于助溶剂, 在醇酸树脂制备过程中,可通过使用马来酸 、
将丙烯酸(酯)单体及引发剂滴入其中,利用丙烯 顺丁烯二酸 等单体取代部分苯 ,从而将双键引
酸(酯)单体和醇酸树脂上的不饱和双键或烯丙基 入醇酸树脂主链上。当醇酸树脂主链和侧链同时存
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从而将丙烯酸(酯)接枝于 在双键时,马来酸 的 C C 双键更容易发生自由基
醇酸树脂上,达到丙烯酸化学改性醇酸树脂的目 加成反应 [28-29] ,因此丙烯酸(酯)单体主链接枝可降低
的。接枝改性后的醇酸树脂再经胺中和并加水分 对醇酸树脂侧链双键的消耗,保证了醇酸树脂氧化
散,最后得到自乳化的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树脂 固化能力不被削弱,从而赋予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
分散体。根据丙烯酸(酯)单体接枝于醇酸树脂的 树脂优良的干燥性能。
位置 ,溶液接枝共聚法可分为侧链接枝和主链 Liang等 以马来酸 (MAH)代替部分邻苯二甲
[30]
接枝。 酸 (PA)合成了醇酸树脂,以主链上不饱和双键为
2. 1. 1 反应点接枝丙烯酸酯,成功制得水性醇酸-丙烯酸杂
Xu 等 通过侧链接枝法,选用具有共轭双键的 化树脂。结果表明,通过主链接枝制备的水性醇酸-
[20]
桐油作为合成醇酸树脂的原料,通过醇解、酯化和 丙烯酸杂化树脂具有较高的贮存稳定性,且制备的
Diels-Alder 加成 3 个阶段合成了丙烯酸异冰片酯改 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树脂涂膜实干时间为6. 5 h、附
性桐油基醇酸树脂。制备的杂化树脂热稳定性、耐 着力 1 级、铅笔硬度达到 2H、耐冲击性达 50 cm。为
水性、铅笔硬度和力学性能较改性前的醇酸树脂均 提高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树脂涂膜性能,Aynali
等 将有机硅烷单体(VTMS)加入丙烯酸混合单体
[29]
有显著提高。同样,Choe 等 和 Thanamongkollit 等 [22]
[21]
中 ,结果表明 ,在 240 h 的中性盐雾实验后 ,不含
也证明了在含有共轭双键的醇酸树脂中,丙烯酸
VTMS 的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树脂涂膜的腐蚀面积
(酯)单体是通过 Diels-Alder 反应接枝于醇酸树脂的
是含有 8%VTMS的涂膜的 1. 6倍,且在高湿度成膜条
共轭双键上。 安强等 则选用具有非共轭双键的
[23]
件下,涂膜附着力由5级上升至0级。
豆油基醇酸树脂制备了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树脂,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溶液接枝共聚法制备
其涂膜冻融稳定性测试 3次循环不变质、50 ℃热贮存
的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树脂,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
稳定性超过 7 d、表实干时间分别为 5 h 和 18 h、60°光
性、优异的涂膜耐水性,赋予了水性醇酸-丙烯酸杂
泽为 92、附着力 1 级、耐水 240 h 无异常、耐人工气候
化树脂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其在制备过程中含有较
老化性达300 h。
多助溶剂,当用作涂料成膜物时,因助溶剂的挥发将
为了系统探究丙烯酸(酯)单体在醇酸树脂上的
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急需开发溶剂
接枝位置,Wang 等选用 4 种脂肪酸(硬脂酸、油酸、亚
含量低的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树脂制备方法。
油酸和亚麻酸)分别制备了 4 种不同醇酸树脂,并将
这些醇酸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或丙烯酸 2. 2 乳液 共聚
[24]
丁酯(BA) 进行接枝共聚,制备醇酸-丙烯酸杂化树 乳液接枝共聚法制备水性醇酸-丙烯酸杂化树
[25]
脂。结果表明,尽管丙烯酸单体不同,但得到了相似 脂可解决溶液接枝共聚法中助溶剂的使用带来的环
的接枝位置和接枝率结论:对于硬脂酸-醇酸体系, 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乳液接枝共聚法是醇酸树
丙烯酸酯的接枝率最低,接枝位置主要为分子主链 脂与丙烯酸(酯)单体在乳化剂存在下,通过高速搅
上的甘油伯碳原子;对于油酸-醇酸体系,接枝率高 拌在水中形成预乳化液,再经引发剂引发而发生聚
合反应。目前报道的乳液接枝共聚法制备水性醇
于硬脂酸-醇酸体系但低于亚油酸-醇酸和亚麻酸-
醇酸体系,接枝位点主要位于脂肪酸链的双键上;对 酸-丙烯酸杂化树脂主要包括 2 种方法:传统乳液聚
于亚油酸-醇酸和亚麻酸-醇酸体系,丙烯酸酯的接 合法和细乳液聚合法。
枝率最高,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脂肪酸链的双烯丙 2. 2. 1 传 液聚合法
基上。另外通过 2 组实验可发现,MMA 更容易接枝 传统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液滴中的单体会持
在 脂 肪 酸 链 的 双 烯 丙 基处 ,这 一 点 在 Schork 和 续往胶粒中迁移进行聚合,直至单体耗尽、聚合完
[26]
R m nen等 的工作中也有报道。 成,得到最终产物。Heiskanen 等 通过传统乳液聚
[31]
[2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