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2025年7月防腐蚀专辑
P. 103
晨 等:自预 自修复双功能智能防腐涂层的研究进展
损时,TA可以从纳米容器中释放出来,并与钢表面产 器有核壳结构微/纳米容器、有机/无机复合微/纳米容
生的 Fe 发生反应形成螯合物,并形成一层显著的 器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及其衍生物 [17-18] 。
3+
色螯合物吸附层,用于指示腐蚀的初始阶段。人工 Wang 等 合成了 pH 响应的多孔聚二乙烯苯接
[19]
划痕的样品在NaCl溶液中浸泡1 h后就可以显示出明 枝聚二乙烯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核壳微球[PDVB-
显的 色。完整的样品在浸泡 28 d 期间阻抗模值稳 graft-P(DVB-co-AA)用于同时封装苯并三氮唑
]
定,表现出显著的自修复效果。通常而言,单一结构的 (BTA)和香豆素荧光探针(图 1)。研究表明,随着腐
无机微/纳米容器其内部负载的功能性 体的释放主要 蚀过程加 ,金属表面聚合物涂层受损区域的腐蚀
依靠外部压力、机械破坏等形式 ,智能化程度较低。 导致局部 pH升高,6 h内可以触发香豆素释放而产生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负载容量,实现功能性 体智 荧光效应,从而实现对早期腐蚀行为的有效监测。
能释放,可采用聚合物微/纳米容器封装技术,该类 同时由 pH 变化触发释放的缓蚀剂 BTA 在金属表面
微/纳米容器 借其密 的聚合物外壳可以将被封装 形成一层致密的吸附膜屏障,实现腐蚀自修复功能,
的功能性物质有效隔绝, 免因为提前释放从而导 在3. 5 NaCl溶液中可耐腐蚀至少 1个月。
致的涂层失效。当涂层在特定环境下微球/微胶 会
打开,释放出内部封装的功能性物质来实现自修复
和自预 的功能。Sun 等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
[15]
备了负载质量比为 1∶30 的酚 和 E51 环氧树脂的聚
脲醛微胶 (UF@PE)。随后又将微胶 分散在环氧
涂层中,涂覆在 AZ31 镁合金表面。当涂层出现机械
破坏,微胶 破裂,内部的酚 和环氧树脂从中释放
出来,并分别实现了自预 和自修复的效果。测试 Ri[ R )
结果表明,划痕处在 10 min 内即可呈现出粉红色显
图1 掺 有 PDVB-graft-P(DVB-co-AA)的自预 和自修复
示膜层破损。此外,涂层在浸泡 115 d 后仍能保持
双功能的pH响应聚合物涂层的机制
10 Ω cm 的低频区阻抗模值。
2
10
Fig. 1 Mechanism of dual-function pH-responsive polymer
此外,Li 等 通过简单的一步光聚合法,制备了 coatings doped with PDVB-graft-P(DVB-co-AA) for
[16]
一种负载有 8-HQ 的聚合物微球(8-HQ@pTMPTA), self-warning and self-healing
可以在酸性环境下响应释放。一旦铝合金基体发生 Liu 等 制备了一种含有 1,10-菲 啉−5-胺的
[20]
腐蚀,局部 pH 变化,从微球中扩散出来的 8-HQ 分子 pH 敏感多层壳聚 /海藻酸盐覆盖的 CaCO 微容器
3
可以作为探针,与生成的 Al 结合,产生显著的荧光。 CA@Ca-APhen(图 2)。 当钢基材发生腐蚀时 ,
3+
人工划痕后的样品在 3. 5%NaCl 溶液中浸泡 4 h 后即 CA@Ca 响应 pH 的变化,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其内部负
产生荧光响应。同时 8-HQ 兼具缓蚀剂作用,经过 载的预 剂,1,10-菲 啉−5-胺与腐蚀产生的 Fe 形
3+
35 d 的浸泡,涂层的低频阻抗模值几乎无变化,有效 成络合物,在腐蚀位置呈现出明显的红色,用于视觉
抑制了铝合金表面腐蚀的扩展。 预 。经过人工划痕的样品在盐雾测试 2 min 后,划
单一结构微/纳米容器设计简单,结构稳定,制备 痕处出现明显红色,并持续到测试结束(720 h),而对
工艺成熟,工业化前景较好。然而,由于结构简单, 照组没有显色现象。同时,负载的预 剂还可以抑
这类微/纳米容器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响应不够 敏,
制涂层划痕内的腐蚀活动,含有 5 CA@Ca-APhen
在释放控制和响应性能方面的精准度和 活性有 微容器的划痕涂层在 3. 5 NaCl 溶液中浸泡
限。且相对而言,其负载能力较弱,部分无机基础结 144 h 后,其低频阻抗模值从 9. 13×10 Ω cm 增加到
2
4
构微/纳米容器还存在着与涂层相容性较差的问题。 1. 19×10 Ω cm ,表明自修复功能的实现。
2
6
这些问题也限制了此类微/纳米容器的实际应用。 MOFs 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 2. 2 级结构微/ 器 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 同多 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
多级结构微/纳米容器具有多层次、多尺度或异 形成的三维多孔材料 。由于其自身具有大比表面
[21]
质结构的内部结构特征。常见的多级结构微/纳米容 积、结构功能可调、高孔隙率、高表面活性等优势 ,
[22]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