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涂层与防护1912-合
P. 40
凌志成,等:星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酯化及其应用
图 8 样品 III 酸值对喹吖啶酮颜料分散体粒径的影响
从图 7 可以看出,喹吖啶酮颜料分散体的 Zeta 电 图 9 酯化改性星状 SMA 共聚物 III 用量对喹吖啶酮颜料分
散体粒径的影响
位随着样品的酸值增加而下降。 当样品酸值为 230
mg NaOH/g 时,Zeta 电位是-30.5 mV; 当样品酸值增 表 2 分散剂种类对喹吖啶酮分散体的影响
加 到 473 mg NaOH/g 时 ,Zeta 电 位 降 低 到 是 -49.1 分散剂
项目
样品 II 样品 III
mV。当酸值增加时,样品 III 分子中的羧基使得分散体
分散体粒径 D / nm 327 183
粒子在水相中带负电荷随之增加,因而其 Zeta 电位就
离心稳定性 S c / % 71.2 93.8
越负。
粒径变化率 S d / % 6.7 1.8
从图 8 可以看出,随着样品 III 酸值增加,分散体
粒径会增大。 当样品酸值为 230 mg NaOH/g 时,分散 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可以看出,对于星状 SMA 共聚
体粒径是 145 nm;当样品酸值增加到 473 mg NaOH/g 物,酯化改性之前(样品 II)和酯化改性之后(样品 III)
时,分散体粒径会增加到 233 nm。 说明经过酯化改性 对喹吖啶酮颜料分散性和粒子稳定性的差异非常明
的星状 SMA 共聚物 III 分子中的酯化剂的碳链可以 显。 无论是喹吖啶酮颜料分散体的粒子粒径、粒子离心
和喹吖啶酮颜料发生强烈的分子间作用,从而使其对 稳定性还是粒子变化率,酯化改性的星状 SMA 共聚物
喹吖啶酮颜料的分散效果得到提高。 III 都有优于未酯化改性的星状 SMA 共聚物 II。
2.2.2 分散剂用量的影响
3 结语
为了研究分散剂的用量对喹吖啶酮颜料分散性
能的影响,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只改变分散剂的用量
本研究从季戊四醇出发,首先合成出具有 4 个巯
来做实验,其结果如图 9 所示。 可以看出,当分散剂用
基的链转移剂季戊四醇巯基乙酸酯 I。 然后用单体苯
量是喹吖啶酮颜料用量的 0.1~0.2 之间, 分散体粒子
乙烯和马来酸酐与该链转移剂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得
的粒径处于较小区域,约 180 nm 左右。 当分散剂用量
到四臂星状 SMA 共聚物 II。并采用酸催化酯化的方法
太少或太多时,喹吖啶酮颜料分散体粒子的粒径都会
对其进行了酯化改性制备出了较好的目标产物酯化
变的较大。 当分散剂用量较少时, 酯化改性的星状
改性星状 SMA 共聚物 III。 采用共聚物 III 作为有机颜
SMA 共聚物不能全部铺展在分散粒子的表面,分散效
料喹吖啶酮的分散剂,讨论了分散剂酸值、分散剂用
果就比较差;当分散剂用量太多时,多余的分散剂游
量、 分散剂种类等因素对喹吖啶酮颜料分散体的影
离在体系中,使体系黏度增加,反而不利于粒子的分
响。 当分散剂用量是喹吖啶酮颜料用量的 0.1~0.2 倍
散,导致分散体的粒径变大。
之间时,分散体粒子的粒径处于较小区域,约 180 nm
2.2.3 分散剂种类的影响
左右,离心稳定性也较好。 同时还对比了酯化改性前
为了研究酯化改性前后的分散剂对于分散体的影 后的分散剂对喹吖啶酮颜料分散体的影响, 结果表
响,我们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分别用星状 SMA 共聚物 明,酯化改性后因为分散剂分子中含有酯键,要比没
II 和酯化改性的星状 SMA 共聚物 III 作为分散剂做实 有酯化改性的分散剂的效果好很多。
24 探索研究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