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涂料工业2024年第03期电子刊
P. 12
导 读
近年来,我国的防火形势日益严峻,防火涂料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为了进一步提升防火涂料的技术水
平,扩大其应用领域,促进防火涂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涂料工业》编辑部针对领域内热点和难点,特邀了
一批研究进展综述和最新研究成果,出版“防火涂料”特色专刊,显然十分有意义。
在收到的稿件中,将“阻燃”和“防火”混淆的情况很多。有的研究中,将阻燃性能检测标准和方法误
用于防火性能检测。通常,阻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使材料本身变得不燃或难燃,如大部分塑料本身可燃,
添加阻燃剂使其变得不燃或难燃。即添加阻燃剂改变了塑料的可燃性。防火则是保护其他物质在高温下不燃
或不被破坏,被保护物体本身的燃烧性质并不改变,如钢结构本身不会燃烧。在使用防火涂料后,钢材在高
温下不会很快被破坏。饰面型防火涂料,则能使可燃性的木材在高温下不会马上燃烧。无论木材还是钢材,
使用防火涂料后,本身的燃烧性都没改变,涂料只是延缓破坏或燃烧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因此,“阻燃”和“防
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在本期中,编辑部统一了防火涂料领域一些术语的表述,供读者借鉴。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防火涂料发展极其迅速,各类防火涂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熟。但由于火
灾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种类的防火涂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传统防火涂料技术要想
取得新的进展,必须在理论、材料和工艺等方面有创新性的突破。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戴李宗教授团队从防火
涂料的结构设计、性能改进以及标准化更新等角度出发,综述了钢结构防火涂料、饰面型防火涂料和隧道防
火涂料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简述了防火涂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提出构想,对防
火涂料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形成了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饰面型防火涂料和电缆防火涂料的基本配
方,性能也趋于稳定。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些防火涂料的性能,提高其耐火等级,改进其存在的不足,
是众多涂料研究人员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玲玲教授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膨胀型钢
结构防火涂料隔热性能的因素;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海油
常州环保涂料有限公司、湖南铁院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分别对膨胀
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成膜物质、膨胀体系和助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在饰面型透明防火涂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则对电缆防火
涂料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这些工作为提升国内各类防火涂料的技术水平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防火涂料的应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钢结构、木结构、隧道和电缆。PPG 全球涂料创
新研究院梳理了锂离子电池包用多功能防火涂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而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则直接对
其进行了研究开发。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则对火灾预警防火涂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探
讨。这些工作的开展,无疑为拓宽防火涂料的应用领域提供了思路,对推动防火涂料的全面发展有非常积极
的作用。
防火涂料是一种消防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而一个严谨而合理的标准是保障
防火涂料产品质量的前提。佐敦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在梳理国际主流钢结构防火涂料标准的基础上,对
国内钢结构防火涂料标准所规定的防火性能测试和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对缺失的钢结构防火涂层体系兼容
性和耐久性评估提出了建议。这些探讨和建议,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国的钢结构防火涂料国家标准有很好
的参考价值。然而,一个好的标准的贯彻,一个健康的防火涂料市场的建立,必须有有效而可靠的检测手段
作基础。针对防火涂料市场由于缺乏低成本的快速现场检测技术,存在证实不符、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
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等单位提出了一种高光谱成像与短视频成像结合机器学习快
速检测防火涂料品牌的方法,具有技术成本低、操作便捷等优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涂料工业》2024 年第 3 期“防火涂料”特色专刊的推出,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防火涂料的发展,值
得广大防火涂料研究、生产和应用人员细细研读。
本期名誉主编:
: 材料 材料 涂料 涂料
科 市 科